跨境电商税改新政:规范化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
近日,沸沸扬扬两年的跨境电商税制改革终于要浮出了水面,有消息人士透露,新政将于2016年4月开始实施。此次跨境电商税制新政落地的意义重大,这标志着过去三年多的跨境电商试点工作的结束。从“税”的最基本层面确定了跨境电商的模式和地位,代表了国家及政府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积极态度。
洋码头CEO曾碧波告诉雨果网,“过去,跨境电商行业曾被一般贸易说成是一个基于偷税漏税的灰色产业,而跨境电商税制新政的实施将引导行业‘由乱而治’,进入规范化、机制化、规模化的高速发展轨道,这是行业步入成熟期的标志,产业资本可以放心、大胆大规模进入,对行业的中长期发展绝对利好。”
那么,此次新政对于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跨境电商将向规模化迈进冲击一般贸易趋势仍不可逆
首先,分析新政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按照行邮税征收的50元以下免税额度,这让行业目前主流通过保税区清关的模式在税收上的优势不再具备。
过去,跨境电商试点的几年,几大试点的保税区在政策执行层面虽各有不同,但共性都是通过行邮税的方式对跨境电商进行征税,这是当时税制不完善下的临时之举。但是,经过几年的试点,发现行邮税50元以下的免税额度导致这种清关模式下跨境电商的缴税率过低,甚至出现钻免税额度的漏洞的现象。此次税率的调整显然是希望促进跨境行业的长期发展。
但长期而言,跨境电商冲击一般贸易进口的趋势将不可逆转,新政只会加速行业的成熟。因为对跨境电商而言,真正的优势并不在于税收,而在于缩短了原有一般贸易进口的链条,加快了流通的效率,使得流通成本和时间都大大降低。
保税备货模式短期面临冲击行业迎来3-6个月的调整期
跨境电商行业目前比较主流方式为:保税模式和直邮模式。
通常来说,自营类、垂直类或品类不够全的跨境电商更多依赖于保税备货模式。此次行邮税的调整,对于依赖保税的跨境电商短期内影响比较明显。这种模式下,低客单价爆款规模化运作的模式会在短期面临价格上涨压力。而其用户群又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群。
从行业竞争的层面,完全依赖于保税备货模式的电商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和考验期,商品补贴、促销模式及选品机制可能需要进行3-6个月的升级和迭代,进行供应链体系的重新梳理。无法及时作出调整的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成长压力,过于依赖资本的也可能会被淘汰。整体来说,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海外产品在价格差、品质和多样性上的优势还将长期存在。跨境电商在商品上的优势(价格和品质)都是国内消费者继续追逐的,因此整个市场不会受到影响,且将长期健康发展。
行业监管成熟竞争门槛降低,长期利好中小电商
另一方面,政策的明朗化后带来的就是监管体系的成熟,一定程度上说,行业的竞争和门槛没有以前高,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充分竞争。未来保税仓和保税物流不再是少数大型电商平台独占的优势,更多的口岸、具备监管条件的监管区都可以开展保税进口业务,这对各中小电商而言长期利好。而保税分销等模式都有可能得以实现。
最大的悬念: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快邮件体系的监管如何加强?
如果要说此次新政最大的悬念和拷问,那就是政府既然开始提高税率,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经有观点认为此次新政可能有利于水货渠道,但这种担忧想必早在政府范围内。
我们可以合理的猜想,各大走私及水货口岸在短期内会有面临政府高压式的封堵,相信政府必将严厉打击走私水货通路。规范化口岸将有利于长期满足中国消费升级的需求。
洋码头CEO曾碧波认为,“相对而言,新政对直邮体系的影响比较小,直邮模式这次会受益部分,诸多库存深度浅、动销率不确定的产品将更适用直邮体系,但直邮的碎片化组织模式难度巨大,不管税制如何调整,直邮物流和供应链组织上的全链条整合能力短期很难打造。以后对各大电商平台而言如何在供应链的组织上平衡各种备货模式将是一大考验,这可能将促进行业新的模式和格局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