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贸易相关的企业和个人 留意汇率变化的走势
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创新高
10月21日10时左右,离岸人民币报6.6555,最低报6.6465;在岸人民币报6.6674,最低报6.6610,均刷新本轮升值以来高位纪录。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10月21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6781,上调149点,创去年4月18日以来新高。
日前,央行已经出手调控,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此举将降低企业远期购汇成本,有利于增加购汇需求,缓和人民币升势。
从当周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在岸人民币在美元指数回升的情况下有部分回落,而离岸人民币汇率仍保持持续上涨态势。
瑞穗银行亚洲首席策略师张建泰最新点评称,中国央行出手调降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表明其对人民币前景评估发生了转变;考虑到拜登在民意调查中的领先优势,美国大选可能将成为人民币升值而不是贬值的风险事件。
人民币走强,对新兴货币升值更大
如果从年初开始算的话,人民币已经升值了4%。
如果从5月底的低点算起来,人民币汇率在第三季度涨幅累计达到3.71%,为自2008年一季度以来最大季度涨幅。
而且不仅仅是对美元,人民币对其他新兴国家货币升值幅度更大,例如对俄罗斯卢布升值31%,对墨西哥比索升值16%,对泰铢升值8%,对印度卢比升值7%。
对发达国家货币升值幅度要相对小一些,例如对欧元相对贬值了0.8%,对日元升值0.3%,但是对美元、加元、英镑的升值幅度都在4%以上。
在这几个月人民币明显走强后,企业结汇意愿明显下降。6至8月的即期结汇率分别为57.62%、64.17%和62.12%,远低于5月的72.7%,也低于同期的售汇率,显示出企业偏向持有更多外汇。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9月底境内居民和企业外币存款余额连续四个月攀升,达8487亿美元,刷新2018年3月创下的历史高点。
人民币升值主要原因
首先,对于这一轮人民币的升值,较为强调美元走弱的影响。美元指数的变化对于人民币汇率起到方向性作用。
根据当前的汇率制度,汇率大体呈现“美元弱,人民币强”,“美元强,人民币弱”。
美国疫情的持续爆发、新一轮刺激政策僵局以及大选的不定因素,都对美元走弱产生一定影响。自9月末以来,美元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此外,我国疫情防控相对较好,是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走强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几个月,海外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了疫情的二次暴发。
所以从今年经济上的表现来看,我国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时候是一季度,当时GDP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最低。开启复产复工后,我国经济恢复非常快,成为了二季度唯一一个GDP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从三季度以来疫情防控情况和经济高频指标来看,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或许仍是主要经济体中领先的。
人民币未来或将维持升值趋势
向后展望,人民币大概率仍将维持升值趋势。
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本轮美元指数的走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美国在第二轮疫情发酵尚未显著改善的情况下,9月中旬开始,美国单日新增确诊数再度反弹,意味着美国第三轮疫情来袭。
10月以来,美国至少有38个州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升的情况,上升显著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美国中西部和平原地区,全美各地的重症监护病房都人满为患,这也引起了部分地区进一步采取经济活动限制措施。
可以预见这些措施会抑制美国经济的恢复速度,因此美国疫情的反复加大了美国货币、财政宽松延长的必要性,从而继续维持对中国的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较为有利的格局。
虽然如此,但是对人民币汇率将会进入升值新周期的观点,还需持谨慎态度。具体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考虑到美元作为全球避险货币和反周期货币的特点,不能轻易地认为美元指数短期内会陡峭下行。
第二,美元指数是美元跟六种发达国家货币之间的一个相对指数,美元指数下降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兑美元一定会升值。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加剧、持续恶化,那么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发生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贬值的现象。
第三,短期资本流动的套利性强,方向波动大。
第四,中国总体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目前是宽进严出,但地下渠道资本外流的规模依然很大。2018年和2019年,中国年度国际收支表更是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经常账户、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的余额之和,基本上等于错误与遗漏项净流出。这意味着国际收支的脆弱性上升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
第一,当前汇率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市场贬值压力,但对外汇市场的长期发展有一定障碍。从长期来看,中国必然会走向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第二,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温和升值是大概率事件,但贬值的概率也是存在的。不能笃定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升值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