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
在经历了多年积累之后,金融科技领域在2018年迎来快速发展。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建立科技子公司,发力数字化;以BATJ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表示“去金融化”,着重金融科技;各路资本对金融科技领域保持着强烈的兴趣。
与此同时,2018年也是金融科技ToB服务与开放银行兴起的一年,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金融应用的日益成熟,可以预见的是,一个更富活力与效率,同时竞争愈发激烈的金融科技生态正在形成。以下是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以供诸君参考。
01、金融科技强监管进入常态化,监管科技将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金融科技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社会福利的同时,金融科技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也不断加强。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2018年12月比较全面地阐释了金融科技的监管思路,提出:任何金融活动都不能脱离监管体系,不能以技术之名掩盖金融活动的本质;不论对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科技企业,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穿透式监管;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其与网络、科技相伴生的技术、数据、信息安全等风险反而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应该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
在过去几年,监管方在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和ICO等方面密集出台了多项严监管措施。在2018年7月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中,有关方面审议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这意味着,2019年,防范风险依然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金融科技的强监管将常态化。
同时,监管科技在金融科技监管上将发挥持续性作用。2018年8月,证监会已正式印发《中国证监会监管科技总体建设方案》,后续其他领域的监管科技方案也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地。
02、金融科技支持实体受到进一步鼓励,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三农金融、场景金融发展提速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提高金融的普惠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相关研究显示,金融科技目前主要发力于零售业务,尤其是在网络信贷、三农金融等场景。在业务层面,金融科技与上述业务实现深度融合,并推动其发展。
同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已是监管层的政策主基调和对相关金融业态给予支持的基本要求。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三农金融、场景金融具有良好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属性,在政策层面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支持。在从业机构层面来看,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机构,均在这些领域着力布局。
因此,金融科技将在发力零售业务的方向上,在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机构的推动下,在2019年有望得到迅速发展,并衍生出一些新的业务模式。
03、金融科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生态间出现更多开放与连接
金融科技在2018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市场关注度,在2019年这种势头不会消减。从百度金融科技资讯指数看,2018年下半年开始,金融科技热度明显升温。
一方面,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持牌金融机构纷纷加大科技投入,大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小行积极寻找金融科技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获得巨额融资,强化科技属性,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和技术公司也快速迭代金融服务产品。
一场多元的金融科技装备竞赛正在如火如荼上演。在这场混战中,分工越来越细,开放与连接成为主流机构做大做强的必要战略。2018年建行、招行、浦发等打出“开放银行”牌,与生态圈伙伴合作,提供各种跨界服务;蚂蚁金服提出“金融科技全面开放战略”,业务、能力和技术全面开放。2019年这种行业生态间的全面开放与连接,趋势将更加明显。
04、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从To C到To B,金融智能化明显提升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C端用户已逐步饱和,市场格局稳定,创新空间有限,消费级互联网市场已进入聚焦客户黏性的存量时代。而企业级互联网市场前景可期,BATJ等巨头已纷纷布局B端市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金融领域落地应用显著,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开始从To C向To B转变,金融科技B端市场服务需求进一步显现、供给机构也纷纷出现,甚至有新兴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整体而言,从外部因素看,这是技术驱动、市场需求、监管政策导向所致;从内部因素看,金融科技机构面临营业压力,不得不在市场定位、服务模式、定价策略方面转变,更多向服务性、辅助性的技术服务角色转变。实践证明,技术赋能的金融呈现明显的数字化、智能化特征,2019年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05、银行等持牌机构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角,科技能力大幅提升
过去几年是金融科技拓荒期,随着监管的加强,此前借助宽松监管的红利获得迅速发展的金融科技结束套利期。金融监管态度的变化,有利于持牌金融机构成为金融科技主角。
在外部环境影响、内生发展诉求推动下,2018年,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大踏步向前,在战略规划、组织机构调整(设立子公司等)、渠道拓展、场景布局、新兴技术应用、产品创新等方面发力。而大型机构资源禀赋更强,更有能力适应外部环境背景,并可通过采购、收购等方式,补充与整合不同技术,且更有能力为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2019年银行等持牌机构将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角,科技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大、中、小型银行间的金融科技能力与应用也将逐步分化。
06、金融科技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并购整合与转型退出共存,马太效应加剧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金融科技领域的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一定量级,大多数公司业务集中在风控、营销和运营层面,这些是金融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也是目前金融科技公司争夺最激烈的领域。
同时,随着严监管的常态化,部分领域的业务空间已出现阶段性的天花板。比如在2018年的网络借贷领域,一方面行业清理整顿、控制规模,另一方面集中度不断加强,不少实力不济的机构加速转型与退出。此外,和信贷与凤凰金融的股权与业务合作案例说明,平台间的并购整合、联手做强将是行业趋势。网络借贷行业的这些变化并非个例,无论是监管的变化,市场的变化,还是技术的突破与资源的集中,都会促使互联网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金融科技领域的马太效应在2019年将更加明显。
07、个人数据和信息安全进一步受到监管 市场化征信继续探路
2018年,信息过度采集、数据泄露等问题仍在不断暴露,个人信息监管持续加码。支付宝被约谈,苏宁、唯品会、神州优车等互联网机构被抽查,央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央行征信工作会议强调,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征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严监管”已成行业趋势,2019年,个人数据和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将不断升级。
在个人征信业务方面,2018年5月百行征信正式挂牌,是国内获批的首张个人征信牌照。根据定位,百行征信将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形成互补,征信中心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银行等持牌机构,而百行征信的信息主要来自于非传统金融机构。2018年10月,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百行征信已与241家机构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2019年1月1日,百行征信正式启动了个人征信系统、特别关注名单平台和信息核验平台三款产品的上线验证测试工作,它的发展值得期待。2019年个人征信市场将继续探路。
08、网络借贷行业备案进度推迟,备案有可能会出现突破
2016年下半年以来,P2P网贷专项整治与合规备案一再延迟;2018年7月,央行会同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办,明确P2P网贷清理整顿完成时间延期到2019年6月。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P2P网贷会员机构自律检查工作进入非现场检查阶段,各地自律检查还未完全结束,行政核查大多已经启动。
行政核查相对难度更大、更耗时,符合标准的平台还需接入产品与登记系统,运行检验一段时间后方可申请备案,因此备案工作大概率还得继续延期。不过,北京已经明确表示行政核查预计在3月底结束,再考虑到此前延期的经验教训以及行业普遍低迷的现状,监管机构有可能会允许部分合规平台率先通过备案。备案成功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平台要在未来的发展中胜出,必须信守合规,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09、区块链技术受到市场强烈关注,联盟链或取得较大发展
2018年,加密货币市场的全面暴跌致使支撑区块链世界的共识几近崩塌;隔离见证、闪电网络等技术飞速发展,引发市场强烈关注。这一年也被称为“公链元年”,市值排名前十的区块链项目中,公链占比过半。
然而,公链发展仍有诸多难题:生态贫瘠,DApp仍以游戏、博彩为主;交易处理速度与传统金融、互联网存在量级差,难以承载大规模商用场景;触及诸多企业底线,企业缺乏将有价值的数据置于公链的动力。
反观联盟链,因准入机制、监管节点、身份认证、去代币等特性,在满足企业现实需求的同时更匹配监管环境,商业化进程也更为明朗。2018年,BATJ、IBM、亚马逊等互联网科技企业持续探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区块链世界将有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入场,在公链未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联盟链成为最优选。因此,联盟链或将在2019年取得较大发展。
10、金融科技行业融资将趋于稳定,上市有望加速
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融资事件为615笔,占全球总数的56.1%。而从融资金额来看,中国3256.3亿元占到全球融资总额的74.7%。在2018年,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度小满、陆金所等金融科技巨头都获得了巨额融资。从融资领域看,综合金融、汽车金融、区块链、大数据和网络借贷等都比较活跃。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在2018年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集中上市趋势,9家在海外上市,比2017年多1家,另有5家提交了招股书。受二级市场及行业环境影响,2018年金融科技企业上市整体融资规模较2017年大幅缩水,部分企业也推迟了上市计划。
在2019年,尽管监管和市场仍有不确定性,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上市条件,资本有退出的需求,企业有提升品牌、提高竞争力的需求。一旦市场有所回暖,金融科技企业的上市步伐可能加速,融资规模有望趋于稳定。